
《王事情脑补封神史》第5期:纣王迁都之谜
在《封神演义》开篇,成汤灭夏,成为天子并都于亳(今河南偃师)。然而,纣王即位后,却选择了朝歌作为都城。这一变化是为何?是作者写作中的矛盾,还是纣王真的迁都了?其实答案很简单:都不是。纣王并未迁都,亳和朝歌并不是同一个地方,商朝的确经历了迁都,但并非纣王,而是另有其人。 一、商朝的“迁都文化” 商朝的迁都可以说是一种传统。商朝从其始祖契开始,直到成汤之前,13代中竟有8次迁徙,这意味着几乎每一代都经历一次“大搬家”。成汤的时期也不例外,虽然南亳是他定都的地方,但商朝的都城并不只有一个“亳”,而是有三个不同的地方,分别是南亳、北亳和西亳。具体来说: - 南亳:成汤作为商部落首领时所居,有说是在今商丘高辛镇。 - 北亳:成汤伐夏前,会盟诸侯之地,可能是在今商丘蒙县。 - 西亳:即成汤推翻夏朝后定都的地方,现代学者认为是今偃师。 二、不安分的祖先 为了理解为什么商朝的迁都如此频繁,我们得回顾商朝的王朝世系。成汤之后的商朝君主中,尤其是第十代的中丁开始,迁都的情况尤为明显。中丁曾将都城从隞迁至“嚣”(或称“隞”)。隞这个名字,其实指的就是今天的河南郑州市。 中丁死后,外壬和河亶甲先后继位。外壬虽然在隞地住得不错,但河亶甲不太适应,又再次选择迁都,迁至相都(今河南内黄)。接下来的几代王也都不断迁都,直到祖乙即位后,将都城迁至邢,之后又可能多次在邢和庇之间徙迁。 南庚时,商朝都城再一次迁至奄(今山东曲阜)。直到盘庚继位后,商朝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安稳的都城——殷。这个殷即后来的殷墟,位于河南安阳。从此,商朝在殷定都,直到纣王灭国,也再未迁都。 三、朝歌:纣王的“别都” 那么,朝歌是怎么一回事呢?虽然商朝的都城是殷,纣王却选择在朝歌驻扎,并且有意将朝歌建设成一个重要的城市。朝歌的前身是武丁城,武丁城曾是商朝的重要城市之一,但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解释为什么武丁要迁都,我们可以推测,也许他并不完全遵循“永不迁都”的祖训,而是以“别都”的方式选择朝歌作为新的重心。 纣王即位后,对朝歌进行扩建和修缮,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鹿台的建设。由于朝歌山位于城市西侧,纣王便将这座城市改名为“朝歌”,并以此作为自己的“别都”。朝歌的规模日益扩大,纣王也更加青睐这里,甚至常常将时间都花在了朝歌,而非殷都。可以说,朝歌在纣王的统治下,成为了商朝的政治和文化中心。 值得一提的是,在周朝打到牧野时,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提到牧野位于朝歌南70里,这时纣王依然不愿回到殷都,可见,殷都在当时已经成为了一个名存实亡的城市,而朝歌则成了事实上的“首都”。 结语 通过这些历史细节,我们不难看出,商朝的迁都并非纣王的特例,而是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。从成汤开始,商朝王朝经历了多次迁都,直到盘庚时代,才最终确定了殷作为定都之地。而朝歌,则是纣王的“别都”,这座城市不仅是他个人的偏爱之地,也是商朝王朝最后的辉煌之一。 发布于:天津市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